五 太子殿下在选妃
不过那天两人最终没能做什么,因为青芸在外传话郑洧求见。 苕华听了只当没听见,反而往李明昭身上贴得更紧,继续嘟起红唇求吻。 李明昭低头承他的情,动作却终究缓了下来,没再做别的,只是搂着他的腰亲昵了一会儿。 苕华若有所思地眨了眨眼睛,也未强求。 李明昭将他从池子里拉起来,仔细擦干他身上的水,再套上洁净干燥的中衣,拦腰抱到了床榻上。 然后才去侧间给自己重新换了套衣服,整理冠发,走去了燕喜宫正殿。 郑洧身着紫色云袍,正不急不缓地喝茶,等了半晌面上丝毫不见端倪,仿佛就是来喝茶的。 见李明昭走过来,他起身行礼道:“殿下倒是比臣想象中来得快些。” 李明昭:“......有话快说。” 郑洧这才说:“听闻陛下给了您太子妃人选,不知臣可否一观。” 李明昭闻言眯眼道:“你消息倒是来的快。” “为殿下做事,不敢不尽心。”他拱手。 太子妃是未来的国母,事关国本,看着是后院的事,实则牵扯颇多。 选好了是助力,选不好很可能会成为掣肘。 李明昭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原本也是要议的:“去明德殿议吧。” “将他们都传过来。”这话是对王观说的。 王观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二人遂一起往外走,郑洧慢了太子半步,在后面跟着他。 往燕喜宫外走了百来步,李明昭突然停了下来,仿佛想到了什么匆匆往回走:“你先去吧,本宫忘了点东西,随后就来。” 他步子迈得很急,最后甚至直接跑了起来。 苕华仍懒洋洋地倚靠在床上,随意找了一卷书看。见他快步进来,疑惑道:“这是怎么了?” 李明昭先拿起了进门被他随手放在桌上的折子,然后迈到屏风后看了他一眼,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 他对一旁的青芸说:“拿一块干燥的布过来。” 然后走到苕华面前,捞起他水淋淋贴在背后的头发,见中衣都沁湿了一大块,叹气道:“头发湿成这样,我忘了给你擦,你自己也不想着擦一擦?” 苕华莫名道:“忘了,放着一会而就干了。”他从前在府里都是这么做的。 李明昭懒得理他,接过青芸手中的布,将黑发轻柔地包起吸去水分,然后从上往下一缕一缕拈起,擦了个半干后才将布给青芸:“换一块来,给他全部擦干。”又道,“动作轻一些。” “殿下就为这个回来的?”苕华觉得他小题大做。 “不可以吗?”李明昭反问他。 这下苕华倒不知该说什么了。 ----- 郑洧在原地等了一会儿,才见李明昭手里拿着什么走了过来,眉眼带笑,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走吧!”他将手里的折子向他示意了一下,径直向前走了。 郑洧心里松了一口气,原来是忘了折子。 但取个折子有必要这么这么高兴吗? 他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却见殿门口多了一个人,一身白,黑发披腰,正看着他们。 明明看不清那人的表情,却莫名的感受到了挑衅,心下不爽。 他沉着脸追上了李明昭。 明德殿内。 三五个官员正讨论着什么,见李明昭走进来才停下,纷纷朝他行礼。 李明昭做了个免礼的手势,将折子递给他们,自己走到殿上主位坐下。 折子上的人选有三,中书令杜行潦之嫡次女杜苌楚;神武大将军柳遄之妹柳琼琚;太傅杨经始之嫡孙女杨令闻。 杜氏国色天香,柳氏巾帼须眉,杨氏蕙质兰心,端看坊间传闻倒都是好的,只是在这些人眼里容貌反倒是最次的。 “诸位怎么看?”李明昭问。 “神武大将军掌北衙龙武军,实权在握,臣以为柳氏可行。”一人首先站出来说。 “不可。”有人立刻反驳他,“北衙军乃陛下亲卫,柳遄更是追随陛下多年,拉拢不成恐引陛下忌惮,得不偿失。” “杨氏如何?”李明昭突然问。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拿捏不准他的意思。 “太傅年事已高,不久便会告老还乡,杨氏一族除太傅之外再无能用之人,杨氏恐难当大任,望殿下三思。”郑洧首先站出来反对。 太子妃必须有强大的母族做支撑,否则娶回来也是摆设,更不要提统领后宫。 “那依你所言,就只剩杜氏了?”李明昭问道。 “裴仲允死后,中书令一人行二人之职,杜氏一族位高权重,且他在朝中向来中立,是可争取之人。”郑洧不卑不亢答,“杜氏身份贵重,知书达理,是为上上选。”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很快有人站出来支持他。 李明昭神色难辨,半晌,他才说:“此事容本宫再想想,你们先退下吧。” 众人纷纷告辞,只有郑洧仍留在原地。 待其他人都走了出去,他看着主位上陷入沉思的太子道:“臣知道殿下在想什么,他若是自己站不起来,殿下再护着也总有疏漏的时候。” 裴仲允在时与杜行潦同为中书令,且在旁人眼里还压他一头,两家历来不和,裴氏落马杜行潦在其中没少下功夫。 李明昭担心杜氏做太子妃会对苕华不利。 “殿下,只有站上最高的位置,手握天下之权,才能护住想护的人。” 郑洧字字句句都戳在他的心坎上。 —— 隔日,一道旨意昭告天下: 中书令之女杜氏门着勋庸,誉重椒闱。今皇太子适婚娶之时,杜氏待字闺中,二者堪为良配。是用册曰太子妃,择吉日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