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逍遥王在线阅读 - 第30章 雪花盐

第30章 雪花盐

    吧嗒~吧嗒~吧嗒吧嗒~

    就在众人惊悸万分的时候,就听见急促的饮水声。

    三只羊,一头牛,两匹马,都开始欢快地喝起盐水。

    噗~噗~

    只是一小会,六碗水全部被喝完,六头牲畜还打着响鼻舔着碗。

    “快,再填一回让他们喝。”

    在其他人愣神,不知所措的时候,朱梓率先提醒道。

    六个喂水的府兵赶紧转头又去倒盐水。

    太阳升起,橘红的阳光让紧张了一夜的众人,都是精神一振。

    经过一晚上不时灌盐水,六头牲畜的肚子明显涨大了,但还是精神活跃,活蹦乱跳的。

    “现在你们相信我的话了吧。”

    “信!我早就信了。”

    听到朱梓的询问,徐辉祖挥了挥手中的茶杯,露出八颗牙齿笑得很开心。

    刚才,他偷偷尝了,盐水很咸,没有苦涩,味道超级正。

    “老夫也信了,真咸啊!”

    李希颜李魔头用手指沾了点盐粒,放在嘴里尝了尝,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其他人或是品尝盐水,或是品尝盐粒,都露出了享受的表情,这样的盐,是他们有生以来没有尝过的美味。

    完全没有一点苦涩的咸味。

    享受过后,还是李希颜最先回过神来。

    “殿下,你将这制盐配方写出来,让徐家小子一起带回去给陛下吧。”

    “师父放心,我早就写出来了,徐大哥回去的时候带回去。”

    “我今天就走!”

    听到朱梓要他将这份制盐秘方带回应天,徐辉祖就等不及了,恨不得现在立即就出发。

    李希颜微笑着摇摇头说道。

    “不急,今天是端午,先吃完粽子再回去。”

    “对了,我记得城外的盐碱地里有芦竹,正好可以用来包粽子。”

    听到粽子,朱梓就想到了一样盐碱地里的特产:芦竹。

    “嘻嘻~殿下,昨天我们就采好竹叶并且炮制好了哦。”

    回应朱梓的是他的侍女小菊,这丫头的厨艺最好,一路上将朱梓照顾得很好,一到银川就去了解有是什么食材了。

    “哈哈~那就操练起来吧,这里正好有现成的食材,这三只羊就包粽子了。”

    “好咧~”

    四位侍女拉着萧如玉包粽子去了,朱梓等人再次回到院子,将制盐配方给了几人传阅。

    不过最后只有李希颜、周德兴、曹兴、蓝虎、徐辉祖、铁铉、盛庸七人看了。

    朱梓的其他几个武将师父都摇头表示自己不看,也不能看;朱少安倒是眼巴巴地想看一眼,但是被李希颜一戒尺打在脸上,只好灰溜溜地退出去了。

    “这秘方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比起井盐的熬煮竟然还要简单。”

    看完朱梓的方法,李希颜这位博学之士都忍不住感叹。

    “就是对于木炭消耗会有点大,而且这吸收了杂质的木炭不能用来烧水。”

    “师父,这木炭不能用来烧水,但是可以用来烧制石灰啊,这道方子需要的石灰可不少。”

    这个办法,是朱梓记忆最深刻的制盐办法。

    想当年,不看小说的朱梓,因为海克斯科技,看完了飞哥的所有视频,学会了油盐酱醋茶五种生活必需品的制作方法。

    为了一口零添加的优质调料,特意跑到农村和乡镇找那些老式作坊,专门盯着制作才购买。

    只可惜他买来的绿色优质调料还没来得及吃完,就加班猝死了。

    所以对于制盐法,他或许动手能力不行,但理论知识绝对充足。

    他还有晒盐法、卤盐法没拿出来呢。

    “殿下,有此一方,大明百姓将不怕无盐可吃了,而且盐价也会应声而跌。”

    “嗯~”

    朱梓只是点点头,却不会像李魔头那么乐观,明朝的“纲盐制”注定了盐价再怎么降,都会有一个极限。

    不然就会让大明的经济体型出现大崩盘。

    洪武朝的盐引,卖的不是盐,而是向天下商人买粮,由商人将粮食送往边关,送往北方。wap.

    不然大明的产盐量,让百姓吃上低价盐并不是问题。

    他的这个雪花盐,他并不打算短时间内推广,而是必须等他赚到足够利润了,才会公开。

    当然,对于这一点,他只能写信向老朱建议,最后怎么实行,还是要老朱来决定。

    笃笃笃~

    就在院中几人研究制盐秘方的时候,有守卫府兵来报,沈学鹏求见。

    “呵呵~这是沈学鹏的鼻子倒是灵敏啊,这就知道本王将雪花盐制出来了。

    让他午饭时再来。

    就说本王正在向几位老师请教学问,本王中午请他吃粽子。”

    打发了沈学鹏,朱梓本来是准备将【卤盐法】也写出来的,但被李魔头拦住,说要开始教他经史子集。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殿下可知和解?”

    “师父这句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大概的意思就是劝诫君王不得过于迷恋财货,反对享受和愚民。”

    朱梓明白这是李魔头在变相劝诫他。

    李希颜只是点点头又继续念起来,都不用看书,张嘴就来: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朱梓直接将《周书》后面的一段背了出来。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师父高见,我就是准备效仿,太公所述,将银川的盐碱地进行改良。

    滩涂改良为鱼塘,阡陌广植桑树,大力发展纺织,再加上我的雪花盐,必定能在三年内让银川富足起来。”

    朱梓越说越兴奋,甚至说出他准备往北方异族销售雪花盐的计划。

    只是……

    啪~

    他的肩膀上挨了李魔头不轻不重的一戒尺。

    “错了。殿下赚钱应该排在第二位,发展纺织应该更加往后。

    殿下的当务之急是治理土地,发展农业,农业才是根本。”

    朱梓还是不服的反驳道:“可是只要我钱够多,多少粮食买不来啊?”

    “殿下,你是不是忘了宁夏乃四战之地,北元残部还在不时入侵。”

    “殿下难道不觉得,到现在宁夏卫的耿诚忠到现在都没来拜见你,是有战事发生了吗?”

    “嘶~”

    李希颜一提起,他才想到,距此三十余里的宁夏卫,到现在都没有官员来拜访他,

    这是出事了啊?海听疯的大明第一逍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