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逍遥王在线阅读 - 第64章 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解决多个前提

第64章 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解决多个前提

    “殿下,这运煤有点困难,煤太重了,用人力背有点,有点……”

    刘狗蛋将一箩筐煤炭放在地上,喘着粗气说道。

    哪怕他身强力壮,但是背着百斤煤炭,走了十多里地,也是很累的。

    “你们没有独轮车,平板车吗?用这些简易的车辆运输煤炭啊。”

    见到刘狗蛋用箩筐背煤,他更是不满,这是蠢货吧?

    都不知道运用工具的吗?

    听见朱梓的质问,刘狗蛋赶紧低头回话:

    “殿下,平板车全村也就两辆,平时都是上工的时候运农具的,我们可舍不得糟踏了。

    至于独轮车,小人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独轮车也就是俗称的【鸡公车】、【二把手】、【土车子】。”

    “鸡公车啊,有是有,但是都是各家私有,又是每家每户的重要财物,小人不敢擅自征用啊,要不殿下您来征用。”

    “这样啊。

    张全,给我找纸笔过来;刘狗蛋,去找几个木匠过来。”

    听刘狗蛋这么说,朱梓了然点头,他就说吗,这种独轮车怎么可能没有,之前移民迁徙的时候,他可是见到有大量百姓用独轮车赶路呢。

    这独轮车的构造简单,农村都有能力打造。

    朱梓可是清楚得很,小时候老家就有一辆,调皮的小朱梓可是用一顿屁股开花的代价,将其拆解了。

    很快张全抱着几张纸,一手端着砚台跑回来;另一边的刘狗蛋也催促着三十多木匠跑来。

    “你们中有人会打造鸡公车吗?”

    “会~小人会~草民也会一点点~”

    “草民世代木匠打造的鸡公车可好了~~”

    听朱梓问起,所有木匠都举手表示自己会打造。

    也是,这种简单的车辆,有人载货,还能载人,在农村百姓中简直就是家家必备的工具,地位甚至堪比锄头镰刀。

    自然是木匠们学习和打造的首选了。

    “很好既然你们都会打造,我就不废话了,我给你们画个图,你们参考着改进一下。

    然后,刘狗蛋你带着青壮,陪他们去贺兰山伐木直接打造鸡公车。”

    说话间,朱梓简单几笔,将记忆中的独轮车图纸草画了出来。

    “原来独轮车还可以这样啊?”

    “这个挠曲幅度可以这么大吗?直辕也弯曲了,会不会断了啊?”

    “这轮子改小了,但加宽了,会不会变重啊?”

    匠人往往更纯粹,有什么问题都会直接提出,一时间都忘了朱梓是亲王这个事实了。

    朱梓也是好耐心,他懂的就回答,不懂的就让工匠们自己尝试,没有一点不耐烦。

    张全几次想打断这些工匠的讨论,都被朱梓瞪回去了。

    很快工匠们回家收拾好工具,由刘狗蛋等身强力壮的汉子护着,一起进入附近山林中伐木造车。

    为了安全起见,朱梓还让张全派出十个府兵倒是弓箭保护他们。

    山林中可是有猛兽出没的。

    随后朱梓看了一下蜂窝煤和煤炉的制造,这边没有任何问题。

    煤炭和黄土的搅拌,取煤器的制造,甚至煤炉的建造都已经有成品出来了。

    和朱梓小时候在老家见到的基本没有区别,虽然会更简陋些。

    “刘大干,煤球和煤炉继续制造,我不说停,就不能停。”

    “小老儿必定不负潭王殿下所命。”

    五十二村的副里正是个老秀才,是元末明初难得的读书人,听到朱梓的命令直接跪下答应了任务。

    对于这种奴性思想比较重的人,朱梓虽然不喜欢,但还是会用的,比如现在。

    他只要把任务下达,他们都会努力去完成的。

    确定没有问题后,朱梓带着张全直接离开去了一号铁匠铺。

    ……

    叮当~叮当~

    清脆的敲击声远远传来,虽然嘈杂,却有一定的韵律,就算不看那些匠人的工作现场,朱梓都能想象到这些匠人的技艺不凡了。

    一号铁匠铺,他也是第一次来,据朱少安所说,这里原本是北元庆兴府的一个军械制造局的遗址。

    虽然已经被摧毁多年,但基础的底子还在,并且附近就有一个被损毁淹没的小型铁矿。

    只要将这个铁矿恢复过来,短时间内的银川农具,军械自给自足将不再是问题。

    而现在,铁匠铺内,二十六个打铁炉已经开工,炙热的气浪让刚刚跨入铁匠铺的朱梓都忍不住退了一步,收回迈出去的脚步。

    “殿下,要不您就不要进去了,由下官去看着。”

    看到朱梓退了一步,张全赶紧劝说道。

    “没事,只是一时没想到会这么热,忍一忍就适应了。”

    说着,朱梓再次迈出脚步,炙热的高温,让他瞬间开始冒汗,可想而知这里有多热了。

    一见到朱梓进来,匠人们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就要行礼。

    “参见……”

    “别~都继续干活,小心点!”

    听到打铁声停了,朱梓大声喊道。

    这些匠人现在的工作是“真玩火”,一旦停下说不定会发生山脉意外危险呢。

    叮当~叮当~

    打铁声继续响起,而且声音更大了,显然是要在潭王面前好好表现了。

    朱梓靠近一些,就发现这些匠人,是一人打造一个大犁耙,都是直接先打造好了中心的铁棒,现在基本都是在打造螺旋叶片。

    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铁棒的大小和粗细似乎不那么一致。

    “张全,你搬几根铁棒过来,对比一下。”

    “好嘞。”

    张全力气很大,将近两丈长的铁棒他一手一根就提溜过来了。

    十根铁棒很快搬过来,放在一起对比就明显了。

    果然粗细长短都不一。

    这可不行,如果规格不统一,一旦有大型犁耙零件坏了,就只能让固定的匠人重新打造了,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出现尺寸不对的乌龙。

    不仅是铁棒,就是螺旋叶片也有大小、粗细不均匀的情况,甚至一个铁匠打造出来的叶片都不一定均匀。

    这就让维修成本和难度又增加了好几倍。

    朱梓皱着眉,强忍着现在就让匠人们停下工作,换成流水线生产模式,耐心地将所有铁匠的工作都看了一遍。

    这些匠人都很有本事。

    三个大匠、二十三个匠人等级的工匠主持一个打铁炉,每人配备大工、小工、杂工十多人,就能独立完成一个大型犁耙的打造。

    这样的能力,在现代算得上是工程师了,但在大明,仅仅是匠人等级的工匠的基础能力而已。

    不过,虽然工匠是好工匠,但是生产效率太差了。

    “引入流水线生产势在必行了。”

    感叹了一句,朱梓终于在晚饭前回了他的潭王府。海听疯的大明第一逍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