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逍遥王在线阅读 - 第105章 北元下雪了,银川的雪也不远了

第105章 北元下雪了,银川的雪也不远了

    听到朝廷会让步,朱梓大为不解,以朱元璋刚硬的性格怎么可能会让步?

    而且还是在大明朝明显占上风的情况下让步?

    盛庸脸色也是有点阴沉,这次就连他也有点不理解和不愿了,想了一下他才说道:

    “这次算是秦王殿下吃了点亏吧,他把那个纳兰素敏还给了北元。”

    “什么?我二哥舍得将那个女人还给北元?这可不是他的性格。”

    朱梓更加吃惊了,不管实际接触,还是历史记载,朱樉从来都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竟然会吃这样的亏?

    这很不合理啊。

    “咳咳~那个北元女人不是完璧了。”

    似乎也猜到朱梓的想法,盛庸咳嗽一下解释了一句。

    一听这话,朱梓有点释然了。

    “哦~这倒是说得过去了。

    其他还有什么事吗?”

    “没了,朝廷的大军也退回驻地了,这个冬天大家可以相安无事,好好过个冬了。”

    “是吗?但愿如此吧。”

    听到盛庸说出会相安无事,朱梓莫名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似乎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老盛,既然你回来了,就将之前搁置的募兵计划重新开启吧,正好银川百姓的房子已经盖好,剩下的就是苜蓿的收获,可以交给老弱来完成了。”

    “殿下何不让刘顺去负责,还有等下官回来?”

    盛庸有点奇怪朱梓怎么会这么拖沓?

    “刘顺或许武功不弱,办事能力也不差,但是领导能力不行,更没有练兵的耐心。”

    朱梓苦笑的摇了摇头,他怎么会没想过呢,只是刘顺性格有点急躁,对手下的士兵更是有打骂的习惯。

    如果统领老兵战斗或许是员猛将,但是在练兵方面,就算朱梓是小白,也能看出他不适合了。

    反倒是张全可以胜任,只可惜张全被他派回应天,现在正押送这第二批【郭桓案】的犯人,连同之前弹劾他的犯官向西北而来。

    所以就耽搁下来了。

    “原来如此,那下官现在就去选人?”

    “选人倒是不用,在月初,刘顺就将人挑好了,这几天应该在建造银川城的围墙上,你去找刘顺要人。”

    “好,下官就先告退了。”

    将练兵的事情交代下去,朱梓又向曹兴请了个假,准备出去看看百姓们房屋的建造情况。

    听盛庸说起北元下雪了,他也才想起现在已经是乙丑的冬季了,虽然银川还没有下雪,但是气温已经接近零度了。

    正准备教朱梓长枪的曹兴听了也不拒绝,只是提议道:“殿下要下村庄吗?让下官陪同吧。”

    “也好。那就魔法曹将军了。”

    “殿下客气了。”

    越是和朱梓相处,曹兴等武将老师,对他越有好感。

    特别是在王安春回来后,朱梓会拉着王安春根据前世的一些经验,让王安春给几位武将和李希颜调理身体。

    朱梓的这七位师父的身体明显比刚来银川市好了很多,他们在心中对朱梓的好感不断加深着。

    所以听说朱梓要出城去附近的村庄,曹兴就主动承接起护卫的任务。

    ……

    时间辰时,天已经大亮,也就是八点多钟的样子。

    平原上翠绿已经消减大半,已经是暗绿色和枯黄是相交了。

    野草基本开始枯黄,在枯败的叶片上,还有一圈晶莹的白色,那是初冬的结霜。

    暗绿色是连绵成片的苜蓿,肥厚的叶片上还有一滴滴晶莹的露珠,看着竟然有种可口美味的感觉。

    踏踏~踏踏~

    两匹快马踏过枯叶,将其踩进泥土中,成为泥土的一部分;而绿色的苜蓿叶子却能缓缓抬头,重新站立起来。

    这时,马上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

    “苜蓿也该收割了,再不收割就要冻坏了。”

    不知道那些重新挺起的苜蓿听到这句话,会不会重新趴下去。

    “银川平原经过这两季苜蓿的种植,还有大犁耙的深耕,以及之前的冲洗,泥土终于恢复地力了,可以通知沈家明年一早送粮食种子过来了。”

    苜蓿们并不知道,明年它们的子孙就要减产了。

    快马跑了一刻钟不到,就在绿色中间见到了不一样的颜色。

    一栋栋白色的小楼矗立在绿色的平原上。

    在银川城外,最近的村落就是蒙古人的村落,现在他们不住蒙古包了,全部住上了三层高的小楼。

    标准的三层高,楼房宽五丈,长六十丈的小楼,蒙古人的村庄足足建造了二十四栋,是黑石村的两倍。

    小楼多是坐北朝南,可以很好的采光的同时还能挡住刺骨的西北风。

    楼房之间的间距前后是十五丈,左右三十丈,地面已经夯实过,马蹄踩上去只有浅浅的痕迹。

    就是这村子的茅房有点多,三座三座的连在一起,建造了十组三十座,看到这里朱梓都忍不住要笑出来了。

    巴博莱姆也是个死倔,明明是设计错误了,他还要硬给变成蒙古村子的风格。

    “潭王殿下,您是要找我们族长吗?他一早就起羊牯山了,天气变冷他担心会有牛羊冻死。”

    一个铁塔般的大婶见到朱梓,立即迎了上来解释着。

    “不用找巴博莱姆了,我们就是过来看看,你们的门窗都修好了吗?”

    “嗨~早就修好了。殿下,我带您去看看。”

    说着大婶放下手中的簸箕,双手在身上擦了擦想要上来拉朱梓,但又反应过来讪讪的笑了笑。

    “嗯,大娘带本王看看吧。”

    “哎~好,殿下跟我来。”

    “您看,这门可结实了,是那些汉人进贺兰山砍树打造的,真结实,砰砰砰~”

    大婶说着还用力锤了两下,发出震天响,朱梓听这声音,有点为她丈夫担心,晚上会不会受不了。

    “殿下,您看这窗户,可是我们用毡布做的,冷了放下来,热了就撩上前,特别方便。

    就是不隔声音,晚上不方便。”

    朱梓上前看了看,是在木窗框架上挂了一层重重的毡布,确实很保暖。

    至于隔音?等玻璃制造出来了再考虑吧。

    随后他们又进屋简单看了看,保暖防寒是没有问题了。

    告别这位巴布娅大婶,朱梓和曹兴继续巡查下去,每个村子都跑了一遍。

    所有村子的建筑风格非常统一,楼房大小也一致,就连装饰也是大同小异,让朱梓又一种回到90年代的错觉。

    只是楼房数量有点差别而已。

    20个原住民村落,少的是二十栋,多的是二十四栋;而移民村子比较统一,都是十二栋。

    这也侧面看出了百姓的经济条件不同了,想要给房子,是要买砖买水泥的,移民村子能建十二栋楼房是因为朱梓只借贷这么多银钱给他们。

    原住民村落能多盖出来的,就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建筑材料了。

    看完这些村庄,已经是日头偏西,即将落山,朱梓本来是要去看看流放营地的,但是被曹兴阻止了。

    “殿下,明天早上再去,现在去,有点不好。”海听疯的大明第一逍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