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调教大宋在线阅读 - 第7章 宋之疾

第7章 宋之疾

    心里惦记着六婶去张家提亲是否能成,马氏夫妇整个早上都是心不在焉。

    唐奕见他们也无心照顾买卖,干脆提早收档,只卖了五锅就收了,三人索性坐在店里大眼瞪小眼,等着六婶回来。

    辰时都过了也不见六婶回转,另一个意料之外的人却进了唐记。

    “老人家,怎么是您?”

    唐奕一见来的那人就迎了出去,正是昨日那位儒风老者。

    老人一笑,“怎么不能是我?”

    唐奕挠了挠后脑勺,“能,当然能。只不过昨天一番狂言气着了老人家,小子以为老人家再不会登我这小店的门了呢。”

    “好求存异,对事不对人,是为君子也。况且,大郎昨日之语也非狂言,比我这个老头子看得还要通透喱!”

    “老人家过奖了!”唐奕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引着老人在店内落坐。

    老人不计前嫌、心胸广阔,让唐奕更加的敬佩。

    “老人家,您请稍坐,小子这就亲自下厨烧几道小菜,算是给您赔罪了。”

    老者伸手拦住唐奕,“不用麻烦,老夫不是来吃饭的。”

    “那您这是.....”

    “我来找你聊天啊。”老人玩味笑道。

    “既然大郎昨日把改革之道说的不可为之,那老夫倒想问问大郎,大宋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唐奕心说,原来是不服气,又来吵架的。

    其实,唐奕还真想歪了。

    昨天唐奕一番惊世之言喷得老人家一天都没反过味来,唐奕的凿凿之言一直在耳边轰鸣。

    错了吗?

    急了吗?

    那到底应该如何救大宋于水火呢?

    整整一天,老人家翻来覆去就念叨着这几句,搅得全家上下一天都忧心忡忡,以为老头入了魔障呢。

    直到入夜,老头儿才一拍大腿猛然惊醒:

    光想着那番言语,却把说这些话的人给忘了。言虽惊世,但犹不如人。别忘了,那唐大郎只有十四岁,十四岁就能洞悉天下,那将来还了得?

    所以,今天老人家处理完一些琐事就直奔唐记,要再会一会这唐大郎。

    “大宋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老人家此问更多的是考校之意,并非义气之争。

    .......

    见老人家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唐奕不急着回答老者,而是叫马伯切了一盘卤肉,上了些泡菜、凉拌,又拿出好酒给老者斟满。

    “昨日搅了老人家的食兴,今日小子再陪老人家喝几杯。”

    老者不依,“你先答我,再喝不迟。”

    唐奕无奈道:“老人家心系家国,当真是让小子钦佩。但国朝所面临的问题恐怕您老比小子清楚得多,又何必问我呢?”

    老者道:“我想听你说说。”

    “好吧。”

    “一是土地兼并。“唐奕不再做作,认真答道。

    “这是自秦赢政一统六国,建立起大一统的华夏政权以来,历朝历代都面临的问题。”

    “历代创朝之初,把土地均分于民,使人人有田种。所以一般来说,只要开国君王不太混蛋,新朝之初都会迎来一个太平盛世。但是,农耕型社会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农民对天灾人祸的抵抗力太低,稍遇年景不好土地欠收,就会导致农民破产,而唯一能够维系生存的,就是质押乃至出卖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破产的农民越来越多,土地就会逐渐从多数农民的手中聚拢到少数的富户名下,形成了地主阶级。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依附于地主阶级,被迫接受地主阶级的剥削,生活更加困苦。”

    “大宋对土地兼并的抑制是历朝历代最为宽松的,所以大宋的土地兼并问题也是最严重的。土地大量的流入特权阶级手中,致使农税逐年萎缩。”

    老者看了一眼唐奕,笑道:“可是,朝廷的税收为何不见减少,反而逐年有升呢?”

    唐奕答道:“那是因为商税的收入渐丰,抵消了农税的缺口。而且,失去土地的农民一部分依附地主阶级,一部分则转移到工商业之中,进一步缓解了阶级矛盾。”

    “而大宋不抑商,使得工商业空前发达,大大缓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隐患。”

    老者暗暗点头,“那另一个问题呢?”

    “二是历史遗留问题而面临的困境造成的。”

    “哦.....”老者一声轻疑。“你倒是说说是什么问题?有哪些困境?”

    唐奕摇头一笑,“国朝是采用科举和封荫两举并行选官。因为唐末武乱天下的缘故,太祖立朝之初唯恐再走回前人老路,所以用文官制衡武将。恐皇权失控,又用士大夫制衡皇权,而官员又是职、权、俸三分而定。这种无处不在的制衡之道致使官冗难除、职权不明,朝庭做事的人少,看戏的人多,政令难行也成必然,朝令夕改更是常态。”

    大宋从立朝一直到神宗年间,官场的职权俸分离,可以说乱到了极点。

    官员任着兵部的职,管的却是户部的事,而领的是中书省的薪水。

    这种看似荒唐的事情,在北宋初期却是常态,不单军事上“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官场一样是“权不通职,事不通权”。

    “另一个大问题是国都开封的地理位置造成的。”唐奕顿了一下,又继续侃侃而谈。

    “开封地处平原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若北方来犯,一过国境线就是一片坦途,驱兵不足千里就能兵临东京城下。所以,朝廷不得不蓄养重兵戍卫京师,几十万的禁军粮饷平白的耗费在了这一地理劣势之上。”

    “而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之地卖给了契丹(石敬瑭认爹的时候,辽国还叫契丹),大宋北地千里国境亦是无险可守,还是只能用人去填,进一步加重了兵事的耗费。”

    唐奕两世为人,在千年后的华夏,争论最多的就是宋朝。这个华夏文明最巅峰的时代,它既是幸运的,也是最不幸的。

    幸运的是,它拥有一个自汉唐以来最温和、最仁慈的统治者。老赵家一家子都是老好人,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当时的文化、经济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不幸的是,这只温顺的绵羊身边却围着一群恶狼。

    宋朝的国际环境恶劣到了极点,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宋一样面对如此复杂的边境问题,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会把自己的国都暴露在狼群之中。

    别看宋都开封貌似深处内地,离边患甚远,其实是华夏几千年文明当中最二逼的首都。

    辽骑若想侵宋,只要越过白沟河的国境线就可绕过所有的城池和防线长驱直入,从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直达开封城下。

    怎么办?只能用重兵去填。

    仁宗朝,北宋常备军有一百二十几万,多数都扔到了京师戍卫和宋辽边境上面。如此庞大的军备,就算再富有的国家也得被其拖垮。

    明朝号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棣定都北京,紧靠北方国境线,看似凶险,但是别忘了,北京有山海关,有万里长城,还有燕山山脉。要不是李自成那傻缺逼得吴三桂叛了满清,就皇太极那点兵力,再给他二十年也进不了关。

    可是开封呢?要险无险,要关无关。

    有人可能觉得,唐奕说的夸张了,那不还有黄河天险呢吗?

    呵呵,您想多了。

    北宋时期,冬季气温比现在低很多,冬天黄河是结冰的。

    当年,辽军兵临澶渊,为什么宋真宗御驾亲征,又在斩首辽国大将节节胜利的情况下,还和辽军签下了让后人诟病千古的城下之盟?

    就是因为事逢冬天,黄河不定哪天就冻上了,宋真宗拖不起了,就连大宋第一斗士寇准也不敢再拖下去了。

    万一要是在入冬之前没能解决辽患,黄河一结冰,辽国大军就可以绕过澶渊直达开封城下。如果真的发生了,那南宋恐怕要提前一百年落笔史册了。m.zwWX.ORg

    南有交趾诸夷,边患不断;北有契丹狼族,虎视眈眈。就连李元昊都能凭着一帮党项土匪鼓捣出一个西夏国来,时不时在西北搞出点事,再加上一个全-祼的首都开封......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大宋不得不在边境、国都蓄养重兵。

    在后世,许多学者、文青诟病宋朝积弱,养了那么多的兵还窝囊成那个样子,谁都能欺负欺负。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客观的。

    南北两宋对外战争的胜率高达百分之七十,是历朝历代最高的。

    但是,办法,就这样,大宋还是被北方游牧民族给灭了。

    为什么呢?

    因为全-裸呀!苍山月的调教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