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二章 是荣耀,也是负累
廷议结束后,李杰回到福宁殿,然后立刻招来了雷允恭。 崇政殿上,吕夷简的表现很不正常,虽然李杰心中已经有了猜测,但具体原因,尚需调查。 交待完雷允恭,李杰又踱步来到大宋的疆域图前。 西北一战,拿下了重要关隘——萧关。 日后,西北的边防看似安稳无虞,但李德明的反扑,仍旧值得关注。 晚唐时期,党项贵族拓跋思恭在平定黄巢之乱中,立下了大功,唐僖帝特赐其国姓‘李’。 后来,拓跋思恭被先后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占据了夏州、银州等地。 而这,也是夏州党项的起源。 夏州党项占据银州、夏州之地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尤其是在李继迁的领导下,夏州李氏逐渐成为了西北强族。 仅凭萧关一战,夏州李氏不会就此一蹶不振。 烂船还有三根钉呢,更别说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藩王势力。 当然,西北地区需要注意,但耗费的精力肯定不比以前。 未来的建立西夏国,自立为帝的李元昊,如今已经死了,李德明剩下的两个儿子,相比于李元昊,差远了。 可以预见,夏州李氏至少失去了十年的黄金发育期。 有了这十年,即便李德明的儿子中又出了一位强人,大宋也丝毫不惧。 眼下,唯一值得疑虑的便是辽国。 辽国的战争潜力,不可小觑。 哪怕北方沿边配备了神臂弩,也无法占据绝对性的优势。 要不要将曹韦派到北方去? 之前,李杰确实动过这个念头,但后来他反复斟酌了几遍,最终还是放弃了。 人心,最是难测。 同时,人心也经不住考验。 拿下萧关,曹韦的个人声望几乎达到了顶点,现在需要稍微让他冷一冷了。 再说了,让一位老将西征北讨,也不太合适。 先让曹韦担任枢密副使,过段时间,再将其扶正,执掌枢密院,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曹利用此人,现在已经失去了血性,剩下的只有傲慢,让这样的人执掌兵权,绝对是一个灾难。 他,该让位了! 当然,由曹韦执掌枢密院,也不是没有坏处。 真定曹氏,连续两代人出将入相,尤其是曹氏第三代还入了宫,如此殊荣,国朝前所未有。 这,既是恩宠,也是祸端。 以士大夫为核心的文官集团,必然会攻讦真定曹氏。 其言论,李杰都想好了,无非是什么外戚之祸,有违祖宗法度之类的。 …… …… …… 河中府。 此时,曹韦即将归京担任枢密副使的消息已然广传天下,消息稍微灵通一点的官员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在外人眼中,这份任命无疑是殊荣。 然而,曹韦本人却不这么觉得。 这不止是恩赏,同时也是一个烫手山芋。 出将入相,无疑是官员的最高追求,他的父亲曹彬,便是以枢密使一职致仕的。 死后,先帝不仅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更是配享太祖庙廷。 出将入相,死后封王,且配享太庙,他的父亲,几乎站到了历代武臣的顶峰。 而他,现在看起来,似乎正走在父亲的老路上。 任谁看到今日,多少都会感叹一句虎父无犬子,然而,现在的大宋却和开国之初的大宋不一样。 开国之初,五代时期的风气并没有转变太多,武臣的地位,不输于文臣多少。 可现在呢? 文臣势大,武臣看到了文臣,见面就得低上三级。 这种情况下,曹氏的异军突起,很可能会成为文臣的靶子。 正所谓一法通,百法通,深谙兵马的曹韦,在政事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官家的心思,曹韦很清楚,威服四夷,重显汉唐之风。 威名是靠什么挣来的? 靠教化? 靠文臣的笔杆子? 绝对不是! 夷狄可不认这些,他们认得是拳头! 谁的拳头大,谁的拳头硬,他们就服谁。 这些,只有靠战争,靠强大的兵锋,才能获得! 故此,提高武臣的地位,也是势在必行的事。 到了那时,作为武臣群体中最受瞩目的曹氏,人前有多风光,人后就有多少诋毁。 算算日子,六哥的女儿丹姝也该入宫了吧? 由小妹收养丹姝的事,曹氏的人当然是告知过曹韦的。 虽然入宫的人选早就选定了,但以小妹养女的名义入宫和以采选的名义入宫,其意义完全不同。 前者,几乎是昭示了丹姝的未来。 “唉。” 念及至此,曹韦幽幽一叹。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他也算是回过味来了。 当初,官家许了曹氏一个入宫的机会,现在看来,这不一定是全是好处。 这是一个沾满了糖和蜜,且精心编制的‘陷阱’。 在丹姝入宫的那一刻,曹氏已然没了退路。 此刻,曹氏的定位只能是官家的臂膀,当然,这是好听一点的说法,说的难听一点便是‘顶在文官面前急先锋’、‘打手’。 听到曹韦的叹息,一旁的亲随还以为自家将军想起了什么事,于是主动问道。 “将军?” “没什么。” 曹韦笑着摇了摇头,朝着西北的天空看了一眼。 “只是想到了燕儿(曹倩的小名)。” 出使吐蕃一行,曹倩肯定是功行圆满,前不久,出使团队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回到了京师。 他们不止是回去了,而且还带上了大量的战马。 然而,曹倩并没有跟着一起回去,至今仍然留在了西北地区,继续担任联络唃厮啰政权的使者。 “小郎君机警无双,肯定不会遇到危险的。” 闻言,亲随稍稍宽慰了一句,然后又送上了一记马屁。 “何况,以小郎君之才,留在沿边,才是最好的选择,就像将军以前一样,小郎君日后定然会威震西北。” “也许吧。” 曹韦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其实,以现在的形势来看,曹倩留在西北沿边,未必是一件好事。 曹韦经略西北十数载,在那帮文臣眼中,已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而今,他儿子又留在了西北。 父子两代都扎根西北? 曹氏想干什么?放羊小星星的诸天万界之大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