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玄幻小说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在线阅读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90节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90节

    人们爆发出阵阵欢呼。

    紧接着,身着华服的子衍登场,开口便唱:“纣王昏庸无道,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他反复踱步,一副愁眉苦脸状,接着叹息,又唱:“哎……奈何……奈何……”

    这戏,自然是子受亲自编出来的麦云刺纣王。

    别的戏没有戏剧性,听了也无趣,麦云刺纣王因为他此前特意散布消息,已为人津津乐道,有一些民众基础,如今再演出来,必然火爆。

    子衍饰演的正是子启,子衍全程参与谋反,自然知晓个中细节。

    子受发现了子衍的长处,虽然子衍是个从心之人,但演起戏来,竟格外逼真,只排演了几天,便真的跟子启复生一样,而且一言一行,都能引动观众的情绪。

    人才啊!天赋肉眼可见!

    戏里的子启、麦云经过他的刻意刻画,都是正派形象,自己这个被刺的纣王,才是反面昏君形象,只要子衍调动观众情绪,让人们为忠义英雄潸然泪下,不就会带入戏中,也认为自己是昏君吗?!

    简直是意外之喜!

    随后,殷郊、殷洪饰演的麦云、麦智兄弟登场。

    “殿下!殿下!”

    “云,定不负使命!”

    第一幕完毕,演的正是公子献头。

    这一幕突显出子启的高义,与此前子启所经营的贤明形象如出一辙,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哪怕造反,也是为了社稷考虑,子启可以为了自己理所应当的篡位,夺走别人的性命,却也可以为了心中的社稷,毫不犹豫的献出性命。

    远处的火光之下,七窍归一的比干伸长了脖子,看得极认真,似乎真的只是个用心听戏的观众,只是眼中隐隐有泪花闪过。

    纣王到底是怎样的仁慈之君?!

    甚至特意创出戏曲,来为自己等人正名,而且这戏中有麦智、麦云、子启、雷开,却没有自己,纣王这是不想让他比干背上污名,坏了一声清誉啊!

    有喜欢的,自然也有不喜欢的,比如在比干不远处的师延。

    从戏一开唱时,他就板着脸,随着剧情进展,表情越来越生硬。

    师延是极富有名声的民间乐师,听闻纣王立招贤馆,便特意来投,之后便一直在招贤馆中听用。

    数日前,费仲挑选戏子的时候曾找过他,想要他协助编曲,师延了解一番后,便拒绝了。

    他来朝歌,是想成为宫廷乐师,以雅乐陶冶纣王的情操,使纣王为天下着想。

    他对自己的才能很有自信,甚至摸索出了一套击磬敲鼓的劝谏之法,哪怕身为乐师,也能够为社稷贡献,为君王直谏。

    可戏曲实非他所愿,这等事物,怎能有助于社稷?

    第二幕开始,本色出演的雷开登场,雷开在淇水河边,送别麦智、麦云。

    这一段是虚构的,雷开是第一个被抓的反贼将领,不过戏说可以胡说,为了戏剧性与噱头,特意加点料也没什么。

    台上的雷开耷拉着脑袋,作声不得,眉目间似在劝说两人,谋反已经失败,不要白白送了性命。

    殷郊饰演的麦云以忠义之说严词拒绝,并朗朗高歌:“风萧萧兮淇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听到淇水送别,人群瞬间开始骚动了起来。

    人们紧张到了极点,不知怎的,本应是反贼的麦智、麦云,在他们眼中多了几分英雄气概,忠义无双。

    原先的安静,突然被打破。

    戏曲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这点,哪怕听不懂,也能看明白,而且有乐曲配合,更能煽动情绪。

    何况一个个人物登场演出,如临其境,给出了一个最直观的印象。

    更有人见了如此唱词,顿时咬牙切齿,各种作态。

    第三幕还没开始,百姓们便全情投入到了戏曲之中,无论是公子献头,还是淇水送别,都刷满了大家的好感。

    毕竟朝歌之中人人都在学忠义步,忠义当头,麦云就是其中典范,虽是反贼,但这一点无法忽视。

    师延皱起眉头,戏曲似乎与他此前想的有些不一样。

    他精于琴艺,自问也不能调动这么多人的情绪,原因无他,大多数平民百姓艺术细胞不够,听不懂,自然就不明白了。

    可戏曲将戏与曲结合,多出了故事,更容易让人接受。

    师延的心态渐渐改变,有些期待起接下来的第三幕戏。

    ……

    第118章 社稷之福

    下一幕,自然是麦云刺纣王。

    殷洪饰演的麦智在带穷匕现后,直接瘫软在地,演的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努力演着红花边的一片绿叶。

    中间省略了麦云摔倒的剧情,崇应彪饰演的纣王直接绕柱而走,在朝臣的王负剑呼声中,反杀麦云。

    子受给结尾加了戏,麦云身中八剑一声不吭,最后靠着柱子勉力站起,气绝身亡。

    还没闭幕,戏台下却是炸开了锅。

    无数人激昂愤慨,为麦云的死节大呼不已。

    主要是殷郊和崇应彪演的对手戏太好了,尤其是崇应彪,虽然跟着近卫混了一阵子长胖了,但身上那股子诸侯子弟的嚣张劲没丢。

    子受很是满意,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只是一出戏不一定能竖立自己的昏君形象,即使能,崇应彪也不敢这么演。

    他是想当昏君,不追求什么名誉,可崇应彪怕啊!

    不过这都是小事,戏中纣王的形象是其次,主要是通过戏曲让人们感到麦云的忠勇,反正戏曲本身带来不了多少昏庸值,关键在于精彩的戏曲能让自己沉迷其中,从而耽误朝政。

    台下不时有安排的托大叫:“麦云虽为反贼,但的确是忠勇之人!”

    “忠勇无双!”

    戏托们不断扇动,一时间感染了百姓们的情绪,甚至有人想要跳上戏台,将“麦云”救走。

    人声鼎沸,开始推挤,场面一度混乱起来。

    人在戏中,戏又仿佛又在人中。

    无论是纣王还是反贼,他们都没有代入感,但他们能感到戏曲中淇水寒的忠勇,感到公子献头的凛然。

    这些寻常人家,平日里都没见过这等场景,这场戏曲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诸侯贵族,不屑于搭理他们,认为他是低贱之人,有时候,如果说话文绉一些,他们还听不太懂。

    可就在眼前发生的戏曲,他们能看明白,而且很有意思,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还有人信以为真。

    人群中的师延凝视着那戏台上的人们,竟是恍惚起来。

    他来朝歌是为了成为宫廷乐师,以雅乐陶冶纣王的情操。

    他从未想普通人家也听曲。

    平民百姓听不懂雅乐,若是故作高深,试图用雅乐提升他们的内在涵养,显然是徒劳。

    可戏曲做到了,结合了简单易懂的故事,让平民百姓也能知晓其中所表达的意思。

    师延心底深处,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奇异感觉正迅速蔓延。

    台上的人宣布戏曲结束,百姓们听了,情绪稍稍平静一些。

    冷静过后,人们三三两两议论起来,分析起前头的戏。

    哪段好看,哪段不好看,一论便知。

    一个老翁惋惜道:“麦云倒是个忠勇之人,可惜谋反了,那就得死,哎……”

    随即又有人絮絮叨叨的道:“也不知道那麦智怎么了,雷开倒是知道,似乎投诚当了执金吾,没一点气节。”

    雷开脸色有些黑,自己怎么就莫名挨骂了呢?麦智、麦云俩人也没死啊!这出戏有三分真就不错了!

    台下的百姓都在议论。

    就连龙吉也避免不了,她对忠勇什么的倒是不敢兴趣,只是在子受耳边吹了口气,轻声道:“如果我在,他们连皇宫都进不来。”

    子受挠了挠耳朵,笑笑,认真听着人们的议论。

    一切都和他计划的一样,有佩服麦云忠义的,有感叹子启献头的,但就是没有称赞纣王勇武过人的。

    这就是子受想要的效果,崇应彪可是他挑的特型演员,虽然没有殷破败那样一看就想打,但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是负面的。

    师延留意到车驾中纣王脸上的笑容。

    这场戏曲果然不简单!

    这出麦云刺纣王虽然着重表现得是麦云的忠义,但却会影响到纣王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而且由于戏曲大热,即便过了一阵子,人们依旧会津津乐道的议论着这戏,戏中的人物,会被反复的拿出来说道。

    师延是民间乐师,很清楚百姓的接受能力,若是和百姓谈纣王的行政措施,他们多半懵然无知,可若是和百姓谈耳熟能详的故事,例如武乙囊血射天、成汤桑林求雨、伊尹鼎烹说汤,他们能说的头头是道。

    人物的形象,会借着故事,渐渐深入人心。

    人们多多少少会因为这出戏,而对纣王产生不好的印象。

    可纣王还是这么做了,一定有什么非做不可的理由。

    在师延不远处的比干,以袖掩面,留下泪水,口里还不断喃喃自语着。

    有一个孩子拉着老妇的手,稚声道:“娘,我以后也要当个忠义之人。”

    老妇也回应着:“好啊,好啊,吾儿有此想法,为娘自然支持。”

    师延明白了。

    百姓们大字不识,没有文化,整天除了劳作,没有别的事情,根本不会去想什么道德,想什么忠君,想什么规范言行。

    可戏曲出现后,就不一样了。

    百姓们的生活本就困苦,有戏曲消遣,求之不得,哪怕是偏远地方的老妪,她们也能通过麦云刺纣王,明白什么是忠勇。

    那么如果将礼仪编为戏曲,百姓不就懂得礼仪了吗?

    如果将仁义编为戏曲,百姓不就懂得仁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