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在线阅读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07节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07节

    要说它左右有魏国和赵国,难以发展。魏国西有秦国,秦国那时虽弱小,但土地在中原人看来很荒芜,魏国也没有多少发展的余地;赵国东有强齐,燕国也不算弱,想要扩充领土也很难。

    魏韩赵三国差距拉开,是在变法之后。

    魏王擅长国政,李悝变法是最彻底的一个。

    魏文侯时期,废除了“世卿”制度,让普通士人可以为卿,魏国聚集了一大批人才,成为了战国第一强国。后来商鞅变法等都是以李悝变法为蓝本。

    可惜魏王出身世卿,骨子里是瞧不起底层士人的。

    当他利用新兴士人阶层完成君王集权后,就背叛了招揽来的新兴士人阶层,将权力交予宗室。

    他之后魏王有样学样,魏国人才纷纷被逼走。魏国也逐渐衰落。

    赵王擅长治兵,改革也从兵制上起。赵武灵王时,赵国武力值最为强大,威慑天下,招揽了许多优秀将领。

    赵国的衰落不在于赵武灵王在继承人上的优柔寡断。赵惠文王也是不错的。

    “赵国衰落的根基是将军太强,赵王忌惮。”嬴小政板着脸道。

    浮丘眼皮子跳了跳,赶紧低下头掩饰自己的表情。

    朱襄叹气:“是啊。将在外,战场变幻多端,若从君命会战败,若不从君命君王会忌惮。若赵王不知兵,又不够信任将军,就会时常出现赵王在重要战役中拖将军后腿的事。”

    在朱襄前世的历史中,赵国看似祸在赵王不信任廉颇、李牧等将军,实际祸在赵国没有一个制约将军兵权的制度,一旦赵王不信任将军,就只会两败俱伤。

    赵武灵王知兵,他本身就是将领,所以无所谓;赵惠文王信任臣子,臣子也尊敬他,所以君臣两相得。

    当一个赵王既不知兵,又不信任国内的将军的时候,这裂痕是迟早的。

    只是赵国的将军都心系赵国,或逃走,或自杀,都没想过真的背叛赵王,所以显得赵王的忌惮没有道理,很昏庸了。

    “韩王则因权衡权术称王,国内改革也是以术治为主。”嬴小政的眼神中露出一丝鄙夷,“所谓君王心术,不过是阴谋小道。”

    朱襄笑着叹气道:“是韩非说的吧?世人可也将申不害当做法家人。”

    嬴小政道:“法家也有三派。如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只重其一,有失偏颇。但重‘势’重‘法’,尚为堂堂正正,只重‘术’,便为小道了。”

    “势”为权势。慎到认为君王最重要的是把握天底下最大的权势,即君主专制集权,有权势才能做其他事;

    “法”即法令。商鞅认为国家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要列入法令中,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从王孙贵族到平民走卒,都要被约束在具体的法令下,成为整个国家强盛的“工具”;

    “术”则君臣权衡之道,后世又称帝王心术,主要在用人上。

    申不害教导韩王均衡之道,君权和卿大夫的权力,丞相和将军的权力,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如何拉拢如何打压,君王才能将朝堂和国家牢牢掌握在手中。

    在申不害变法的十五年间,韩国地方封君的权力基本都被抹除,封君仍旧有地方治理权,但无军权,要夺取更多的权力都要争取韩王的支持,权力斗争全部集中到了朝堂上。

    只要韩王够英明,能够做出决断,韩国就会强盛。

    “可惜只重帝王心术,若帝王不行,国家就会急速衰落。”嬴小政道,“且术只是小道,君王不信任臣子,臣子就不会与君王交心。君王只知道分化拉拢臣子,臣子就会将所有心思都用于揣摩君王心思上。”

    嬴小政讥笑了一声,道:“若遇到昏庸的韩王,臣子大可装作仇敌,表面上互相攻讦,私下里相勾连,韩王被玩弄于股掌之上。”

    “帝王之术,先是帝王,才有术。若只重术,失了帝王之势,国家之法,可不就是小道?”

    “韩王与卿大夫两不信任,遇到危急时刻,韩王宁愿相信秦国能保住他一条命,也不相信身边的卿大夫,可不赶紧投降?虽然模样难看了些,对他而言,或许是正确的选择。”

    “若换一个年轻的韩王,没在韩国朝堂浸淫多年,或许会信了韩国卿大夫那群人的鬼话,为那群人丧了命。”

    朱襄想到原本韩国的亡国之君韩王安的遭遇,不知道该不该赞同嬴小政的话。

    韩王安被软禁陈县,新郑韩国旧贵族叛乱后被处死。韩国世卿贵族或许在乎韩国,但肯定是不在乎某一个具体的韩王的。

    浮丘抬起头,眼睛发亮。

    虽然太子政说的是“法”,但言语中堂堂正正之气,也符合儒家的思想。

    朱襄点头:“政儿可以出师了。”

    嬴小政问道:“我出哪个师?”

    朱襄冥思苦想,不确定道:“韩非?”

    嬴小政嫌弃:“韩非又不是我的老师。”

    朱襄指着自己:“那……我?”

    嬴小政道:“舅父你最擅长的是种地。”

    朱襄失笑:“我擅长种地,李牧擅长打仗。你既不可能去种地,也不能去打仗,看来是一辈子都无法出师了。荀子那里,你倒是可以争取争取。”

    嬴小政抱着手臂,鼻子喷气:“不要。我不耐烦儒家太繁复的‘礼’。”

    浮丘的眼神又黯淡了。

    唉,太子政即使师从荀子,也不尊儒。

    朱襄道:“荀子应当已经习惯了。他最出色的弟子,重儒的不多。”

    朱襄拍了拍身边浮丘的肩膀:“你要努力啊。如果你将来没有成就,后世人就要嘲笑荀子教出的学生中,最厉害的是韩非、李斯、我、政儿这样完全不像儒士的人。你好歹让荀子的学生中多个大儒。”

    浮丘:“……”朱襄公,你这句话敢到荀子面前说吗?

    可他不敢说,只能拱手苦笑:“学生会尽力。”

    嬴小政疑惑:“浮丘是大儒吗?他不是擅长行商和赋税吗?”

    浮丘:“……!!”

    朱襄严肃道:“儒商也是儒。谁说大儒不能是商人?”

    嬴小政耸肩:“好吧,舅父说是就是。那不如你去当这个大儒,谁说大儒不能种田?”

    朱襄捏了捏下巴:“有道理。我看我自己,也觉得像个正经的大儒。这么说,李斯和韩非怎么就不能是大儒了?儒无所不包,哪是那等不便之物。”

    嬴小政赞同:“确实。”

    朱襄道:“那政儿也当个大儒如何?”

    嬴小政道:“我考虑考虑。”

    浮丘把脸撇到一边。

    他决定把今日听到的话全部忘掉,否则他的儒心会受损。

    韩国灭亡,韩王被“请”至咸阳,对韩非和张良而言是莫大的打击。

    对朱襄和嬴小政而言,不过是多了一堂可以学习很久的课程。

    嬴小政还试图以韩国兴衰史教导成蟜。

    成蟜生母为韩女,他将来肯定会成为秦国朝堂中韩国势力的依靠。

    听懂韩国君王错综复杂的关系,成蟜才能化秦国朝堂的韩国势力为己用,帮他家兄长掌握这一派系。

    成蟜听完嬴小政分析韩国的第一堂课,就跑到精神萎靡的韩非和张良面前,嚣张道“你们以后全靠我,现在就要听我的,帮我藏点心”,被嬴小政抓到一顿揍。

    韩非和张良这才想起来,公子成蟜是韩女所生。

    他们思索了一瞬间要不要帮扶一下公子成蟜。

    念头刚升起来,就被他们嫌弃地丢掉。

    别说韩非,就是张良刚来不到一月,就看出最想帮扶公子成蟜的是太子政。

    但太子政希望弟弟成为自己的左臂右膀,公子成蟜却只想成为兄长身上混吃混喝的挂件。

    那句“大兄我是你唯一的弟弟”魔音灌脑,让张良听了都想打人。

    与其寄希望公子成蟜长大后会知道权势的美味,整合秦国朝堂韩国势力的同时,也为他们这群韩人争得更高地位,不如把希望直接寄托在太子政身上。

    何况,有太子政压着,公子成蟜即使心向权势又能如何?从小被太子政按着打屁股的公子成蟜,还能翻得过太子政这座大山?

    比起出身韩国宗室的韩非,张良更早从悲愤的情绪中缓过劲。

    他能理解韩王的做法。

    韩王继位时,正是秦昭襄王强盛时。

    秦昭襄王内有应侯范雎,外有武安君白起,三晋之地从“魏韩赵”,变成了“上魏下韩右赵”的格局,被秦国吞并了近半。

    韩王曾经也奋力挣扎过。

    但韩王登基前,韩王的君父韩厘王与魏国出全国之兵,联合东周与东进的秦国进行大决战。

    那就是伊阙之战。

    白起成名之战。

    此后韩国精锐尽失,只能在秦国和其他五国间左右摇摆。

    韩国无兵,只能以权术如履薄冰。

    守不住上党,韩国转祸赵国,结果长平之战秦赵对峙时,秦国偏师继续攻打韩国,赵国战败,失地最多的却是韩国;

    韩王给东周献城,希望东周公牵头六国联盟攻秦,结果东周被灭,韩国也被好一顿揍;

    韩王和众卿大夫商议,干脆投了吧,于是给秦昭襄王披麻戴孝哭丧,请求成为附属国,秦国不要;

    此次韩王也尽力守城了,等到了楚军来救。

    等救完之后,韩王出城一看,好家伙,只剩下新郑这一座孤城了。

    一生都在被秦国揍的韩王年近五十,心态比七八十的老人还沧桑。

    他承受不住这个压力,崩溃了。

    张良很能理解。

    但韩王,你能不能降得不那么丢脸?

    自古以来,从未有活人给自己定谥号。你还给自己定的“扩疆爱民”的美谥,完全和一生反着来。

    且你就算认为一座孤城难以复国想投降,也该是缓一阵子,先送走楚军,再派遣使臣去咸阳,两国交换文书,以国君身份让秦王受降。

    你自己驱车跑去找信平君廉颇,这是把全体韩国人的脸都扔地上踩啊!

    张良不能理解了。他默默地把自己关在昏暗的屋子里,虽然脱离了悲痛,但仿佛成了一具没有思想的空壳。

    第227章 秦国楚韩争

    张良的所想,也是七国所有有识之士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