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在线阅读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319节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319节

    赵大山从田里回来,看到程弯弯站在家门口,不知道在看什么,好奇问了一句。

    程弯弯收回视线:“没看啥,地里麦子长得怎么样?”

    “今年冬天雪下的不大不小,冬小麦长得特别好。”赵大山满脸笑意,“我让长工们过几天暖和些了就来耕地,准备春种。娘,咱们家里好几百亩地,只有五亩水田,我想今年改五十亩水田出来。”

    对农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家里这么多地,不拿来种稻子实在是太可惜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十个长工还是太少了,今年得再招至少十个。”

    他一向话少,但说起地里的事情,就头头是道。

    程弯弯点头:“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就行了,今年依旧是种两百亩棉花,还有辣椒也得种一些,大河宴酒楼得用这个,剩余的几百亩地你随便处置。”

    赵大山像是早就有了主意:“咱们家有十几亩是下等地,我废了很大功夫沤肥都不行,我想把这块地圈起来,专门养鸡,以后就大河宴酒楼再开分店,也用不着去别家买鸡了。”

    “既然多养了鸡,那鸭子和鹅也多养一些。”程弯弯思索着道,“若是地不够,你可以再去买一些……”

    “够了够了!”赵大山挠了挠后脑勺,“再多就真的伺弄不过来了。”

    程弯弯失笑,他们家接近一千亩的地,确实是太多了,大山现在光是管理就忙的团团转,再多就得请人帮着一起管了。

    母子二人在家门口说着话,正准备进屋,就见村道上出现了几辆马车。

    如今村里商业旅游业渐渐发展起来,有马车前来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不过这马车大家都眼熟,是沈家的马车,也就是说,是沈县令来了,而沈县令车后还跟着车队,看起来挺大的阵仗。

    马车在程弯弯家门口停下来。

    程弯弯站在台阶下笑盈盈迎接:“沈大人今儿怎么有空来大河村?”

    沈县令从马车上下来,后头几辆马车也下来五六个三十左右的男子,一行人径直朝这边走来。

    “见过穗安人!”

    一群人齐齐行礼。

    程弯弯抬手将众人虚扶起来,顿了一下道:“几位应当是为了棉花事宜而来吧?”

    年前宣旨的传令兵就说了,开春之时,朝廷会派人来研究棉花种植,研究过后才决定是否全国性推广。

    “这位是农都尉邹大人。”沈县令介绍道,“另几位是渠犁田官李大人,都水长官余大人……”

    农都尉属于户部七品官,专管农事,渠犁田官、都水长官等官员是农都尉手下的八九品小官,都是为大宇朝农业生产设置的官员,直接和农田农事打交道,虽是官员,但对农业生产并不陌生,很是接地气。

    “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程弯弯侧过身,“先里面请,喝点茶吃点东西我们再谈正事。”

    农都尉邹大人咳了咳道:“穗安人,可否先让我等在村子里走一走?”

    这大河村,他们在京城就听说过,一直都觉得是老百姓夸大了,可是刚刚从村口进来,才知道坊间那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这个村子,比他们见过的所有村子都要大……大是其次,主要是井然有序,田地方方正正,人也有序劳作,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乱。

    程弯弯点头:“大山,你是东道主,带各位大人走一走,我进去准备餐食。”

    赵大山立即将手里的农具放下,看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各位大人这边请,先去麦田看一看吧。”

    大麦北方也能种,几位大人不是很感兴趣,走到半路就看到了花圃里盛放的梅花,于是被吸引过去,走进去后才发现,这花圃不止有梅园,还有菊园,桃园,茉莉花……每个季节的花卉都有,一年四季都该是美景如画。

    这花圃里有许多游人,赏花吟诗,流觞曲水,好不热闹。

    邹大人惊讶极了,这根本就不像是个最低级的村落,反而像是一个庄子。

    从花圃出来,四处走一走,逛一逛,最后转道去集市,集市发展了整整一年,已经很成熟了,原来的一小段是老街,后面新建了三个方向,从视觉上看,集市显得并不算小,而且行人来往,显得热闹极了。

    “沈大人,这哪里是大河村,分明是大河镇啊。”邹大人感叹道,“这集市再发展一年,怕是会比平安县更热闹。”

    沈县令开口:“这件事我和知府大人商议过了,会找个机会,把大河村和附近几个村落合并,可直接改村为镇,不过这中间工作量很大,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办成的,需要慢慢来。”

    一行人在村中走了一圈,这才回到安人宅院。

    赵大山领着人进花厅,让齐婆子上茶,点心果子也赶紧端上来。

    “咦,这是何物?”

    余大人喝了一口茶,突然看到了挂在屋檐下的红色的、尖尖的东西,他是农官,工作内容是研究各种农作物种子,看到以前没见过的东西,立即好奇走过去,拿起来闻了闻,下一刻,他狠狠打了个喷嚏。

    “这是辣椒。”赵大山忙道,“余大人碰了辣椒的那只手千万不要揉眼睛,赶紧去洗一洗。”

    邹大人惊讶道:“辣椒是何物?”

    “是一种调味料。”赵大山解释道,“听说这辣椒是南方作物,不过那边的人都是当做观赏植物摆放在家中,我娘听说后,就种植了一些,没想到结出来的果实可以当做调味,比茱萸辣一些,更适合做菜。”

    邹大人再次感叹:“棉花是南方一种观赏的植物,南方人称之为白叠子,被穗安人发现,才为大众所知。如今这辣椒,也是南方观赏植物……南方诸省的大司农究竟在做什么,怎能如此暴殄天物?”

    刚从后院走来的程弯弯不由赧然。

    这事儿怪不了南方大司农,只能怪她骨子里住了一个现代灵魂。

    第521章 棉花试验田

    户部诸位大人休息用餐过后,对大河村的惊叹更上一层,也更加明白为何穗安人之所以为穗安人。

    要不是因为用餐过后天色已经暗了,这几位大人立即就想开始研究棉花。

    程弯弯将他们安置在大宅院的后厢房里住着,第二天微微亮,几位大人就已经起来了,齐婆子和嫣红在边上伺候着大人们用早餐,赵大山则被邹大人拽着在餐桌边上坐下来。

    赵大山常年留在家中,程弯弯忙的时候,他也会帮忙负责接待客商,可以说,为人处世方面,已经被锻炼出来了。

    但,商人和当官者到底是不一样,被六七个有品级的官员围着,他多少有些不自在。

    邹大人和煦笑道:“赵大公子,听说大河村的棉花都是由你来育种培苗种植,可有记录小册?”

    “有的有的。”赵大山连声道,“去年春开始种植棉花时,我娘就交代了,所有细节必须记录在案,我现在就去拿过来。”

    他虽然会认字会写字,但做任何事都不会在纸上记下来,在他看来,任何作物,只要他种过一次,所有过程细节就全部印在了脑子里,不需要记下来以后再翻看,但是娘说,大河村那么多人,总不能每个人种植时都让他一一去讲解,记录在册子上,可以给大家传阅,这样更省事。

    于是,他养成了记录农事的习惯,比如种植辣椒花椒等一些作物,也都顺手记录了。

    他回房将册子拿过来,递到邹大人手上。

    册子一翻开,邹大人的表情就变得精彩起来,这字……简直了。

    不过,一个农人能识字写字已经很不错了,怎能再要求写出一手好字呢?

    邹大人仔细的看起来,棉花种植过程非常详细,一天浇多少次水,苗间距多少,如何打顶……总之应有尽有,在册子末尾,还有一些总结,比如棉花在什么田地产量更高,如何防治棉虫害……

    “赵大公子,你这册子省了我们多少事情呀。”邹大人立即站起身,“我们现在需要一块空地,趁还未到播种时间,得赶紧把棉花的习性各方面研究出来。”

    赵大山询问:“对空地有什么要求吗?”

    “只要是一块地就行。”邹大人指挥身后的几个大人去搬箱子,“所有工具搬到空地上去,今天就得将试验田做出来,一天时间都不能耽误。”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雨贵如油,错过了今春,就只能再等明年春天了。

    农事是最不能耽误的。

    赵大山不懂试验田是什么,但还是按照吩咐找了一块上等田,还把雇佣的长工也都叫来帮忙。

    程弯弯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几十个人在后宅院的一块田地上折腾。

    她昨儿还在奇怪,邹大人一行六人怎会乘坐这么多辆马车,这会才知道,原来有几辆马车里放的全都是土,各种颜色质地的土壤,被分开倒在一块小小的试验田上,每块田上还写了一个牌子,有京城的土壤,有东北的,有西北,有西南……全国各地的土壤都有。

    有人负责放置土壤,有人负责调试湿度,还有人似乎在给某些地搭建茅草棚……

    程弯弯惊讶极了,她是真没想到,古代竟然也会做田地实验,看起来真的还挺专业,赵大山跟着这么学一通,以后在种田这方面怕是没人是他的对手。

    接下来半个多月,赵大山和户部的各位大人就是一直泡在试验田里,天没亮就过去,天黑了才回来,如此辛苦也是有回报的,半个月的时间,棉花出苗了。

    如今才正月底,乍暖还寒的时候,正常不会在这个时候种棉花,因为气温过低,难以发芽,不过户部这些人也有办法,他们在试验田边十二时辰不间断燃烧木柴,提高温度,这棉花自然就发芽出苗了。

    “穗安人,果真是这样!”邹大人胡子邋遢,满脸兴奋的来跟程弯弯汇报,“大宇朝东南西北各地的土壤确实都可以种植棉花,不过西北地区阳光足,中部地区温度湿度适中,这两个地区最为适合,可大面积推广。”

    程弯弯点头:“阳光充足,棉质会更好,而温度湿度适中,产量则会稳定一些。”

    “下官询问过赵大公子,种植棉花目前最大的两个难题,一是虫害,二是浇水。”邹大人缓声道,“虫害先不提,先说浇水的事,麦子也是旱地作物,但是对水源需求不多,棉花不一样,基本上隔几天就要浇一次,而旱地远离河流,如此一来,农人们的工作量就会大量增加……”

    这个问题,程弯弯早就想到过了。

    大河村的人基本上是提水桶浇水,这是最原始的方式,若是田地面积大一些,会有些农户使用辘轳来汲水,稍微方便那么一点点,但还是费事费力,而远一些的地主庄子上,会采用另一种工具,叫人力翻车,适合给大面积的农田灌溉,一个人大概一天能灌溉四五亩,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很厉害了。

    但不管怎么厉害,都是要依赖人力来运作。

    她似乎在书上看到过,古代有一种灌溉神器,叫做水车,不过在大宇朝没听人说起过,应该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据说水车至少能浇灌两百亩地左右,若是造大一点,灌溉面积可以达到几千亩地,要是造成功了,整个大河村都能受益,造福千家万户。

    之前她不敢制作太超前的工具,但如今有户部的大人在,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她笑着开口道:“大河村附近一些有钱的庄子会用人力翻车来浇水,要不是太昂贵,我们大河村也会引进。”

    邹大人摇头:“大河村如此富裕,都觉得人力翻车昂贵,那其他普通老百姓就更用不起了……也罢也罢,自古农人能吃苦,吃得苦中苦,方……冬日方不会受冷。”

    “人力翻车贵,是因为那么多钱买回来,一天只能浇灌四五亩地,对穷苦人来说没必要,对一些大地主来说又不够用。”程弯弯边思索边道,“我觉得可以在人力翻车的基础上改一下……”

    专管水渠的李大人一下子来了兴趣:“穗安人,您请细说。”

    程弯弯咳了咳:“我需要思索一下,到时候再和各位大人详谈。”

    她得回去翻翻书,看看水车的构造图,关键之处她来提点,细节就靠这些户部的大人们了。

    另外,她要趁这个机会做一点别的农业工具出来,比如说半自动脱粒机,她家里今年要大面积种植水稻,没这玩意儿可不行……

    第522章 听穗安人一言

    一连几天,程弯弯都窝在房间里看书。

    她的商城储物间里放置最多的物品就是书籍,四面大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业典籍,她基本上天天都会翻阅,也才看了不到十分之一,而这书架上的书,仅是商城里的千万分之一。

    靠她一个人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看完。

    或许,可以修建一个图书馆……

    这事儿确实可以和虞夫子商议一下,但是现在有别的更重要的事。

    看了几天书之后,程弯弯心中就有谱了,于是将邹大人几人叫过来喝茶议事。

    “这是人力翻车的平面图。”程弯弯将一张清晰的图纸放在桌子上,“诸位看看有没有什么想法?”

    几位大人都仔细的看起来,其实人力翻车最早是宫廷发明出来的,是皇帝出行用来洒水,保证没有灰尘,后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才慢慢运用到农业之中,但做工复杂,造价比较贵,只有富贵人的庄子上才用得起。

    邹大人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蹊跷之处,转头看向李大人,毕竟李大人是专管渠道灌溉这些事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