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但是,作为一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四有好青年,往外倒腾古董文物,这种生儿子没屁眼的事,坚决不能干。 那就得想办法弄钱。 正好,他现在的工作给了他便利条件。 嗯,古董收藏从倒爷开始。 没毛病。 从东北倒腾山货,这是个不错的来财之道。 而且,他的金手指,给了他极大的便利。 不仅仅从东北倒腾山货,既然去了东北,不从老毛子哪里薅点羊毛,对不起党和国家这么多年的培养,也对不起自己的金手指。 老毛子缺什么来着? 张俊平回忆着一些关于倒爷的电影电视剧,以及新闻报道。 嗯! 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好像除了重工业产品以及矿产资源之外,老毛子啥都缺。 人家用牙刷换飞机,自己是不是能用二锅头换点煤炭? 反正都是物资采购,国内国外一个样。 从国外采购,还不用和国内兄弟单位争夺有限资源。 张俊平开始发散自己的思维,越琢磨这事好像真的可以做。 胡思乱想中,肚子咕咕叫着提醒张俊平,到点了,你脑子不用吃饭,我肚子可不行。 张俊平在屋里四下撒摸一圈,不知道吃什么好。 一出门就是十天半个月的,家里的锅都长满了锈迹。 张俊平也懒得刷锅,干脆出门,来到胡同口。 这里有一家面馆,店里就卖一样,炸酱面。 据说,这家面馆,打解放前就有。 虽然后来被收归国有,归街道管理,但做面的人始终没变。 只是,从当年卖炸酱面的姑娘,变成了今天卖炸酱面的老奶奶。 “老太太,给来碗炸酱面,多放面,多放卤子,再来个卤蛋。”张俊平一进门就大声吆喝道。 不是张俊平不懂礼貌,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因为卖面的老奶奶耳朵有点背。 张俊平因为单身一个,不喜欢做饭,所以经常过来解决温饱问题,一来二去的,和卖面老奶奶也就熟络起来。 “是你小子啊!一进门就咋咋呼呼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来!”看到张俊平,老太太很高兴,一边开始下面,一边和张俊平絮絮叨叨的说着话。 “你小子有程子没来了,又出差了?” “是啊!去了趟东北。这不给您老带了点坚果,让您练练牙。”张俊平扬了扬手里的包。 “臭小子,一回来就拿我老太太寻开心,我倒想练练牙口,你倒是给我找颗牙出来。”老太太转身笑骂道。 老太太年轻时候没少遭罪,一口牙,早早的就光荣退休。 送坚果给老太太练牙自然是开玩笑,张俊平送的是木耳,榛蘑和腊肉。 坚果也有,不过是给老太太的孙子吃的。 这老太太也是个可怜人,结婚第二天,老公就上了前线,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老太太一个人守着面馆,一等就是五十多年。 张俊平始终想不明白,是什么样的爱情,需要用五十年去守候。 老太太一辈子无儿无女,一直到十年前,才收养了一个孙子。 老太太最让人尊敬的不是守候五十年的爱情,而是她面对生活的态度。 这五十年,老太太不是以泪洗面,而是用笑容去守候。 每一天都保持很好的心情,面对任何困难都有一个好心态。 就连唯一的面馆被收归国有,老太太都没有伤心沮丧,只是对居委会的人说,面馆收走不要紧,你们得让我继续留在面馆。 她可以不要钱,只要有口吃的就行。 因为她怕,她男人回来了,找不到地方。 他们约好的,等打完仗,一起经营面馆。 就这样,老太太继续经营面馆,从自负盈亏,变成了按月拿工资。 “老太太明个儿我有空,带您去医院镶个牙,咱镶一口合金钢的牙,以后不用练,这碗都能一口咬下半拉。”张俊平继续和老太太逗着闷子。 “镶啥牙?又不耽误我喝面条。”老太太熟练的把面条捞出来,过水,舀一勺卤子浇到面上。 “我说老太太,您看看你现在没牙,腮帮子都瘪了,一点都不漂亮了。 听话,咱去按个假牙,做个漂亮的老太太。”不止张俊平,很多人都劝过杨老太太去镶牙。 “我都七十多,马上奔八十的人了,要那么漂亮干嘛? 我得留着钱给我孙子说媳妇,好给我老杨家留个根……”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把面放到张俊平面前。 老杨家,是老太太婆家。 出嫁从夫,活是杨家的人,死是杨家的鬼。 老太太自己不差钱,几十年攒下来,比张俊平趁钱,镶一口金牙也镶的起。 只是,自从收养了孙子,老太太越发节俭,自然不肯花钱去镶牙。 至于说,张俊平出钱,提都不用提,老太太要强一辈子,绝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您啊……”张俊平还想再劝,一低头,顿时把话咽了下去。 半晌,才开口说道:“老太太,您镶牙的钱有了,不用掏您给您孙子攒的老婆本了。” “小平子,我老太太活了一辈子,没向谁伸过手……”老太太以为张俊平准备替她掏钱,脸色一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