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大明嫡长子在线阅读 - 大明嫡长子 第489节

大明嫡长子 第489节

    张璁有些震动。

    他跪了下来,大声叩谢,“下官多谢阁老重恩。”

    其实杨一清也算是手段激烈的人,他当年查马匹走私,可沾了不少血。

    “去吧。”

    “是,下官告退。”

    历史上的嘉靖年间,杨一清对张璁最初也是欣赏的,毕竟张璁还算是有些理想抱负。而当时杨一清闲赋在家,张璁在朝中得罪人过多,所以就极力举荐杨一清复出,这样可以作为老前辈为他站台。两人一拍即合,还有过短暂的蜜月期。

    只不过很快就反目成仇。

    张璁这个人呢,有理想、有手段,但是有一点不好,他非常的急功近利,不怎么讲究手段。

    后人以为,这或许和张璁的年纪有关,他中进士时已经四十六七岁,虽然抓住了嘉靖皇帝的信任,但一个新人,提拔再快也要时间。

    而他心中又有‘大业’要做,于是乎就显得非常急躁,当然这只是一种解释原因。

    也许他性格本身就是如此也说不定。

    所以张璁在官场上的圆滑程度,确实不如后来的张居正。总得来说,就是得罪人太多,总要把前面的人搬走。而且一旦皇帝宠信其他人,他就会心生妒忌。

    另外,他最初借杨一清之力,最后又不管不顾要诋毁杨一清,搞的杨一清不得不在嘉靖皇帝面前解释。这事做得让人觉得很不耻。

    不过这其实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个人不可能都是好,也不会百分百的坏,有好有坏,这就是人本身的复杂性。

    这一时空中,张璁的境遇好些。他如今年方三十六,在官场上也是极有前途之人,即便急功近利,最近的遭遇也能让他满足了。

    陕西道监察御史,已经是从五品了。

    而杨一清确实对其欣赏,志趣相投嘛,虽然隔了年纪,然而这份做事的劲头与他相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自己想做的事情,发现了一个人可以接着做下去,正常人的念想便是觉得继承人找到了。

    当然这个想法,杨一清只是一闪而过,具体怎样,还需要看得更多一些。况且,又不是只有张璁一人能入他的眼。

    他这个阁老本身提拔的人也多。

    现在的兵部尚书齐承遂,还有那个仇钺。

    仇钺在他当三边总督时就已经提拔,正德二年,仇钺作战有功,也因功升卫所指挥使,这个卫,正是朔方左卫。

    因为那段时间杨一清还和王守仁有许多接触。

    王守仁的才能、品性同样让他信服和欣赏,所以王守仁统管河套,他也全力赞成。

    历史上,杨一清就以善于发掘人才而出名,上述几人都是他在任总督时发掘推荐,也全部都与他保持不错的关系。

    不仅如此,正德二年,他卸下总督之位,回京担任内阁首揆以后,又陆续推荐了些人。

    其中最有出息的,便是王廷相。

    王廷相与王守仁、张璁都是一般大的年纪,在三十六七左右。王守仁出名最早,张璁最晚,王廷相居中,他已经接了王守仁的位子,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其最初显露头角,是在弘治十七年,上《拟经略边关事宜疏》,其中提出如何应对边关告急形势的几个方法,凸显了其在军政上的部分才能。

    当年,皇帝授其兵科给事中。

    可眼看就能试炼任用之时,不巧他父亲在弘治十八年去世,于是归家丁忧,至正德二年方回。

    当时杨一清回京任首揆,他见此人逻辑清楚,做事干练,于是一杆子给人家推荐到陕西。

    那次也是特殊的事项,陕西泾阳、咸宁有百姓造反,这在封建王朝其实也不鲜见,这种事不大不小,派大军是疯了,完全的消耗民力,但是不管也不行。

    后来杨一清想到这个人,朱厚照也有点印象,于是便派此人前往。

    没想到王廷相处理的相当出色,其实很多时候,有些事就看有没有胆量做,比如说有些人会私占正军名额,王廷相敢于禁止杜绝,实在不行他就告御状。

    对于暴民,他是坚决镇压,力主‘剿灭人口、扫荡尽绝’,不能手软,同时对于犹豫不定的百姓,他则是处处张贴告示,劝诫百姓回乡。

    加上他处置公正,不怎么克扣军饷,而且他始终认为军队要有战斗力,缺饷是不行的。

    所以王廷相领着一帮人,漂漂亮亮的把这事给办妥了。

    事后,朝廷一看,这真是个人才啊。

    于是正德二年底,朝廷为更进一步处理好陕西事宜,便一步提拔王廷相为陕西都指挥使。

    正德四年,王廷相在大朝会之期入宫陛见。

    其在为官上敢于提出大胆改革主张,在做学问上以经国济世为务,在军队训练上提出“予储军饷”,“振刷兵制”这样比较中肯的建议,同时在他大出风头的镇压起义问题上,他则认为应当减赋税以降低百姓负担。

    而且他奏对之时,对自己辖区内的事情了若指掌,回答时言辞清晰、思路清楚。

    这么一个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官员,怎么能不被皇帝赏识和注意?

    所以正德四年的大朝会,王廷相收获最丰,他说的那些数据一经侍从官核实为准之后,皇帝做主升了他的官,巡抚陕西!

    不为别的,能把自己管辖的事情说的很清楚,这就是用心、肯做事。

    杨一清看人也真是准的。

    不过这次张璁西北之行,又是一大考验,对他们两人来说都是。

    为此,他这个阁老还真得给王廷相再打声招呼,张璁离开以后,他便在石桌上亲自写起了信。

    他是内阁首揆,用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事都得他去做,所以这才叫首揆。

    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师吹来的风有些冷

    又到了一年里最热的季节,朱厚照总是会在这个时候怀念空调,这个年代里,即便当皇上也有许多求而不得的事,空调便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古人衣服穿得也多,作为皇帝他总不能穿大裤衩。

    即便是披些清凉的蚕丝衣物,那也得是从头到脚包裹得差不多。

    后宫以及宫里伺候人的下人们都知道皇帝怕热,所以找几个人扇扇子这还是做得到的。只不过朱厚照每次看到边上的太监宫女是汗湿重衫也会于心不忍。

    所以除了晚上入睡之前,他都尽量不用这方法。

    因为他还能依靠取冰来解暑。

    今年则又有不同,葵儿入宫以后,几次都见着皇帝让人扇冰块上散开的凉风,午睡、晚睡,如此才能静心入眠。

    可她作为大夫觉得过于贪凉不好。

    冬暖夏凉,四季变换,这是自然循环,有时热热、出出汗还是有必要的。

    朱厚照表面上是听的,但耐不住热,所以还是偷偷的叫人置冰块。

    皇帝这番作态委实多了些可爱与真实。而且也使司礼监的几个太监,刘瑾、尤址、马永成都非常不解。

    天子管着天下人,怎么还怕了一个后妃?

    朱厚照嘿嘿笑着解释,“你们啊,就是不懂得情调二字。朕当然可以冷脸呵斥,敬妃也不是不知礼节的人,只不过那样一来就少了夫妻之间的趣味,后宫也弄得像冰块一样冷冰冰,那有什么意思?便是像如今这样,那才叫有意思。”

    刘瑾、尤址和马永成三个阉人听得眼神呆滞,还有这种事情?

    于是只得陪着笑,“陛下英明,陛下英明。”

    “现在后宫之中琴瑟和鸣,便是陛下这番心思起了大作用。”

    一帮马屁精,朱厚照也习惯了。

    “敬妃若要是问起来,你们也都不能说。”

    “那是自然,奴婢们肯定听陛下的话。”刘瑾使一把折扇,倒是一直卖力,“可是敬妃说过,贪凉则寒湿气重,寒湿气重则更为怕热,照此推算怕是于龙体不好。陛下系着天下万民,是不是也要以龙体为要?”

    什么寒湿气重,朱厚照现在这生活规律、饮食用餐,那相比前世的年轻人不知道健康多少倍。

    其实这帮人也热,只是他们更能适应和习惯,没见过什么叫真正的夏日享受。

    朱厚照把胸前的衣服豁口打开的更大,躺在竹椅上,像是故意气人家一样,说道:“扇快点儿。”

    刘瑾:=_=。

    其实凉快下来,朱厚照才能定心看几份奏疏,浑身大汗淋漓的时候,他就只想泡澡。

    这样在旁人看来,陛下这是为了政务,身体都不顾了。

    所以敬妃才时常劝说。

    “是杨阁老所奏。”朱厚照平静的念着,“清理军屯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一项事,老臣谋国,忧虑不浅啊。”

    “那也是陛下用人得当,才有杨阁老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

    “你这拍马屁的功夫可算顶级了。”朱厚照用奏疏轻轻敲着脑袋,“恰好你们三个都在。有句话,朕要问你们。”

    刘瑾、尤址和马永成会是听语气的,所以马上便跪了下来。

    “陛下请问,奴婢们必是知无不言。”

    “倒也不必那么紧张。”朱厚照仰着脑袋,语气幽幽,“朕是明白的,侵占军屯的人中除了官员、武将,还有宫里派出去的人,他们的手肯定也不干净。各地的守备太监、监军以及织造衙门……若是查到了他们的头上,司礼监得先有个说法。刘瑾。”

    刘瑾心想终归还是要来的。

    “奴婢在。”

    “这里面有你用的人吧?”

    这个问题自不必想,司礼监大太监,下面巴结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

    “回陛下的话,有的。”

    “若你讲话能管用,朕便不去讲了。若是不管用,你这个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可就是威名不够了。还有你们两个也是。朝廷这次是一视同仁。”

    “奴婢们遵旨,这就递旨意过去,要他们遵从。”

    “嗯。朕总归还是觉得,宫里的人处置起来没那么麻烦。无子无孙的,占那么多田地都给过继的儿子吗?还是要他们讲明道理,只要听宫里的话,少那几亩田也不会饿死。要是道理讲不通……”

    三人低头,“陛下放心,谅他们也没这个胆量。”

    “嘿,那可说不准,贪心不足、欺上瞒下的人可不在少数。你们三个都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了,可不要精明了一辈子,到最后给鹰啄了眼。总之一句话,讲得通就讲,讲不通全都调开,全部去守皇陵,若是敢对抗调查的……”

    皇帝站起来往别处走,落了最后半句,他们一直在等。

    “对抗调查的,一律以抗旨不遵罪,处斩首。这事情你们来做。记着,有些时候朕对你们排除异己是睁一只眼,这次不一样。便是自己人,也要照章办事。若是给朕从其他地方听到哪个内官对抗调查,但你们却不处置的,朕可要找你们的麻烦。”

    “奴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