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还有一个儿子
在杜云梦看来,皇帝在同意自己提供的办法,并带着自己来到这里的时候,就代表他已经放弃了他的这些儿子的性命了。 当然,也有可能,他们的血与慕容楚的血不匹配,可是,这是他们的运气,与皇帝同意这件事,放弃了他们,是两码事。 运气好,不代表皇帝没有放弃他们。 原来皇帝,还是同意了杜云梦的换血疗法,打算用以血换血的方法,去救慕容楚。 只是,当时由于太医院院正边庄岩的缘故,供血者会死亡这件事,被当众捅了出来。 如此一来,为了皇室和太子的名声,势必不可以再做这样的事。牺牲兄弟救太子,到时候民众舆论会怎样发展? 名声太不好听了。喜欢又当又立的皇帝,怎么能忍受这样的污名? 所以,燕皇才假意的当众否决了这个办法。但当时,在他心里,他已经同意了。 但他不会明着做,他希望,能暗暗的去做这件事。 但是,即便偷偷的做,但其中一个儿子突然暴毙,太子突然好转,这都太过明显了,只要明眼人,一定能看出这其中的问题。 皇帝不想留下这么明显的破绽,于是便希望借杜云梦的口,来表达她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救太子。 这样一来,太子好转,是杜云梦相救的缘故,至于另外一个儿子突然暴毙,与太子无关。只要好好运作一下,是可以掩饰过去的。 只是当时人太多,他也不好明目张胆的跟杜云梦说这件事,于是他便紧紧的盯着杜云梦,其实就是给她提醒。 这要是换了别人,还真不一定能察觉皇帝的意图。 毕竟你一句话不说,就只是直勾勾的盯着人家看,谁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但杜云梦这个女人,太聪明。她从皇帝的前后表现,和所说的话,以及他最后盯着自己的行为,硬是领悟了皇帝的意图。 所以,她才觉得这件事很有趣,于是,便配合了皇帝一番,开口告诉别人,她有另外的办法救太子。 皇帝果然松了一口气,对杜云梦这个聪明的女人也是十分赞赏。 皇帝之前将她带走,就是告诫她,此事绝不得外传,连白一弦都不能告诉,否则,皇帝保证,白府上下,鸡犬不留。 杜云梦心中不屑,不过却告诉皇帝,自己绝不会外传。 皇帝知道杜云梦是个聪明人,她应该知道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于是才放了她,去送白一弦。 他如今,便是带着杜云梦,来采集自己的这些孩子的血液,让杜云梦匹配一下看看,有没有适合慕容楚的供血者。 不仅仅是皇子,即便是那些皇女,也不会放过。 当然,因为男女有别的缘故,所以首选,还是皇子们。 比方若是有一皇子和一皇女的血,同时满足供血者的条件,那皇帝选择的,自然是那皇子。 按理重男轻女的思想之下,应该是选择牺牲皇女的。不过,因为慕容楚是男子,所以皇帝心中觉得,给他换成女子的血,心中感觉有些怪异。 皇女,是在皇子们的血都不行的时候,才会做的选择。 皇帝最后看了慕容冲的手指一眼,转身大步离去,杜云梦和曾乔紧随其后。 晚上在西池宫殿前面,慕容冲打了个哈欠,虞修仪跪地求情,皇帝当时说:莫非当朕是昏君吗?连自己的儿子打个哈欠都不允许? 当时他还颇为仁慈的让孩子们都回宫去休息,一副慈父的模样,如今想来,多么的讽刺。 在他们走后没多久,床上的慕容冲便醒了,他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觉得手指有些疼。 抬手看了看,似乎不知道什么时候扎破了,不过伤口太小,而且已经不流血了,所以他也没在意,往外看了看之后,便躺下继续睡了。 他自然是想不到,他的父皇,来过了。 接下来的时间,皇帝的其他子女,也都没有逃脱掉被采血的命运。 皇帝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燕朝。 太子是最好的储君人选,为了太子,也为了燕朝,他不得不这么做,不得不狠下心来,做一个狠心的父亲。 这件事很隐秘,曾乔拿着令牌开路,打发路上巡视的侍卫。 到了地方之后,杜云梦出手,弄晕里面的人,然后行动。 有几次出了意外,被人发现,这些人,也被皇帝严令禁止过不许外传了。 虽然那些人都发誓绝不外传,但想必用不了多久,宫里大概会莫名出现一些失踪人口吧。 皇帝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留下他们这些活口呢。 皇帝的那些孩子,就这样,在睡梦中,被自己的父皇,亲自带人,取了自己的血离开,去跟太子的血匹配。 他们一无所觉,如今,就看他们的运气如何了。运气好的,匹配不上,自然可以逃过一劫。 当皇帝走到玉妃的华兰宫的时候,犹豫了一瞬,最终放弃了。 他太宠爱玉妃,也太疼爱福临,终究还是没忍心对自己疼爱的福临下手,以免玉妃伤心。 再说福临那么小,就算血液真的匹配,他全身的血,怕也不够给太子换的。 皇帝走了这么多地方,坚持走了这么久,已经很是疲累了,此刻有些气喘吁吁,不过好在,所有的子女的血,都已经收集完毕。 原本是想回寝宫休息,但皇帝却突然想起来一个人,此人也是他的儿子,他的血,还没取。而且这个人,是最合适的。 五皇子慕容夏,他还没死,被关在了天牢里。 虽然他被皇帝贬为庶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仍旧是皇室血脉,他的身体里,流淌的是皇帝的血。 这个地方,自然不用皇帝亲自去了。 他实在疲累的很,让曾乔拿着皇帝的令牌,带着杜云梦过去便可以了。 皇帝看了看,便直接进了华兰宫中留宿,曾乔带着杜云梦,直奔天牢。 等两人从天牢出来的时候,天牢的看守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是皇帝派人来办事,而且要封口不许对外提起。 几个看守,在不知道什么事的前提下,自然不会没事找事的去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