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耽美小说 - [琅琊榜靖苏]元祐年间遗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6

分卷阅读46

    必须离开。”

    萧景琰看他一眼,沉声道,“……我想,先要稳住西边。”

    “没错,”梅长苏沉吟片刻,道,“北燕的太子由我亲手扶植上位,他心思单纯,性格绵软,并不好战。此番能写信暗示,就说明他根本不愿意打仗,不过是朝中被大渝挑唆。而且北燕的国力远不及大渝,甚至不如大梁,北燕的盐铁全靠边境贸易,一旦开战,贸易必然大受影响。如果大渝能率先放弃,那么,仅仅北燕自己,他们决计不会贸然开战的。”

    “现在西路军的情况并不好。”萧景琰起身,取来一份地图,“现在各路屯田军和府兵,我都安插了人手进去。兵部改制,也换了许多尸位素餐的将领。但时间太紧,一时半会兵力仍无法恢复。”

    “调霓凰过去,”梅长苏的手指在地图上划了几圈,“聂铎在她身边,有这两人,至少可与大渝呈相持之势。”

    萧景琰讶异,“聂铎?!”

    梅长苏“嗯”一声,“他还活着。”

    “你还瞒了我多少事……”萧景琰抬手,又放下。梅长苏道,“至于北燕,先增派尚阳军,之后视情势而定。”他盯着地图,“幸亏南楚朝中也为了太子的人选争执不休,一时半会分不出心思来。不然……”又道,“调兵布防越早越好,钱粮筹措也需时间。先准备文书通知霓凰罢,还有就是——”

    萧景琰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

    “那件事如果解决了,卫峥、聂铎,实在不行,还有我……”梅长苏闭了闭眼,再睁开,已是双目熠熠,“我亲赴北境重铸防线,不信——”

    “行了!”萧景琰喝一声,“我去你也不能去!”自觉口气太重,不由放软了声音,缓缓道,“不是我不信你,你身体……”

    “到时候再说罢。”梅长苏淡淡一笑。

    萧景琰越发忙了。

    兵力调动,粮草筹备,人事任免,一桩桩,一件件,他自然要亲力亲为。好在四境的将帅如今多是他当日的旧部,虽然疲累,但推进却格外顺畅。而朝中三省六部的主政官员,悄然更替间,也大都换成了萧景琰所谓的“纯臣”。对于朝局的掌控,这位监国太子已然驾轻就熟。

    “谢玉的死讯尚未传到京城,长公主倒是已经知道了。”梅长苏道,晃晃手中的一枚铜铃。萧景琰瞥他一眼,道,“当着麟儿的面,少提这些。”

    梅长苏一笑,怀中的麟儿抓不铃铛,扭着身体朝萧景琰伸出胳膊,咿咿呀呀直叫。萧景琰连忙要抱,梅长苏道,“你去另一边,让他自己爬过去。”

    萧景琰依言起身,走到房间另一端坐下,拍拍手,笑道,“麟儿,过来。”

    麟儿“啊”地叫一声,一边咯咯笑,一边手脚并用爬动。萧景琰看得心都化了,俯身一把将孩子抱起,亲亲他胖嘟嘟的小脸,道,“真乖。”

    “乖倒是乖,摔疼了都不会哭。”梅长苏道,“不及某人。”

    萧景琰脸一红,“我眼睛大,风一吹就迷眼睛。麟儿的眼睛也大,就是……”

    梅长苏不语,萧景琰看看他,又看看麟儿,孩子圆润白皙的脸上依稀便是林殊的模样,正要说几句岔开话头,怀中的麟儿听到有人唤他的名字,手舞足蹈,一口啃在萧景琰脸上,又是笑,又是叫。

    “……别走了。”萧景琰拥着儿子,轻轻说道。

    “廊州山好水好,江湖自在逍遥。”梅长苏别开目光,“再说了,三年五载,我自会带他回来看你。把麟儿抱给云大夫罢,我们该谈谈那件事了。”

    二十出头的阿诚真是萌die>?<

    第四十七章

    萧景琰素来起的很早。

    闻鸡起舞,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便养成了晨练的习惯。舞剑、沐浴,束带整冠,灰蒙蒙的天际隐隐显出一道白光。

    八月三十日,梁帝生辰。萧景琰深吸一口气,心跳得越来越快。

    谁也不能预料今日的情势将会如何,但是,他仰首望向长空,日出东方,虽昧必亮。

    ?

    梁帝今日心情看起来很好。萧景琰缓步进入皇帝寝殿,他正在静贵妃的服侍下穿衣,“景琰,你来得这样早。”

    “儿臣叩请父皇圣安,恭祝父皇千秋万岁。”萧景琰行三叩三拜大礼,又向静妃叩头,“儿臣叩请母妃金安。”

    “行了,你这孩子,快平身。”梁帝笑眯眯地一挥手,“你在朕这里何须拘礼,说了多少遍也不听。”静妃柔柔一笑,道,“景琰,你这个时辰来,可用过饭了?”

    “还用问么,一定没有。”梁帝拖长了调子,自从九安山回銮后,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老迈年衰,往日那个威风凛凛的皇帝,如今一心保养,只图续命。“嗯,今日寿宴,要跟臣子们在一起,多半吵闹。正好你来了,好歹咱们一家人一起清清静静地吃个早饭。”

    萧景琰拜谢,道,“儿臣多谢父皇赐膳。”然后坐到梁帝左侧,静妃居右。太监和宫女往来布膳,梁帝吃了几口,突然道,“朕都要老糊涂了,景琰,你太子妃的人选可算定下了?”

    萧景琰面色一僵,“回禀父皇,定下了。”

    “你看看你这脸,怎么,不满意?”梁帝摇一摇头,对静妃道,“朕记得,是中书令柳澄家的孩子罢?”

    静妃笑道,“是柳大人家的。原本他倒是有个亲孙女儿,据说甚是温娴雅智,怎奈是个常人,又早早许了人家。现在这一个,是柳大人一个远亲过继来的。也是奇了,头里去算生辰八字,京中没一个能合得上的,偏偏这个就合上了。这还算了,去太庙求卜,三次都是大吉。这孩子虽然过继来的,但模样清俊,知书识礼,人品雅正……”梁帝拍拍她的手,接口道,“知书识礼都是其次,这人品才是一等一的重要。景琰,我看这个就很好么。你看看你看看,他还是一脸不高兴。”

    萧景琰连忙起身行礼,“儿臣没有不高兴,只是……”

    梁帝哈哈一笑,“只是什么?你是嫌人家长得丑不成?你见过了?还是打听过了?”

    萧景琰摇头,“没有。但一来国丧未除,二来四境不安,儿臣此时议婚,恐怕……”

    “恐怕?堂堂太子妃位空悬,四境就安了?”梁帝嗤之以鼻,“你说实话,是不是嫌弃柳澄家的是个小子?”

    静妃道,“哪儿能呢,景琰前一个王妃就是男孩子。”

    萧景琰低声道,“儿臣就是日夜为国政悬心,无力应承婚事罢了。”

    “出息!”梁帝刻意板起脸孔,却又忍不住笑起来,“你啊,也不要不好意思。朕瞧着你的样子,仿佛是在害羞。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有什么可羞的?你又不是没成过亲!笑话。好了,”他拉起静妃的手,“等朕的寿宴结束,明日再让太史令去